特别聚焦
大力加强交通建设,可以进一步增强投资对经济的强劲拉动作用。市第四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要持续加大交通建设力度,构建外场内达、安全便捷的、以“148”为骨架的“空铁公”立体交通体系,构建联运网络和重要商贸物流中心,紧密融入全国全球交通物流大网络。
圆桌会议
参与嘉宾
熊彬 市第四次党代会代表、市交通局局长
赵邦秀 市第四次党代会代表、通江县宣传部部长
王永明 市第四次党代会党代表、巴州区交通局规划科副科长
继续保持交通投资高位势态
确保今后五年交通投资再超500亿
“构建畅通高效的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在市第四次党代会代表、市交通局局长熊彬看来,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符合巴中实际,并对今后一个时期巴中交通运输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回顾“十二五”,全市完成交通建设投资534亿元,普通国道从无到有、通车里程达到570公里,省道由662公里增加到1240公里,新建4条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91公里,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7126公里;巴达铁路建成投运;开工建设巴中恩阳机场,全市交通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加快绿色发展、建设五彩巴中,随着我市经济加快发展,给交通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和目标。
熊彬说,市交通运输部门将坚决贯彻落实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围绕构建通畅高效的综合交通枢纽,继续保持交通投资高位势态,确保今后五年交通投资再超500亿。一是加快推进北向东向大交通建设,2020年前建成巴中至汉中、巴中至万源高速公路,尽早启动巴中至绵阳、镇巴经巴中至广安高速公路建设,形成8条“井字型”高速公路网,全面融入国家交通运输大动脉。二是加快实施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升级改造,建成诺水河至光雾山一级公路。三是加快改善县、乡、村道公路,形成干支相接、互联互通、四通八达的地方路网,为决胜脱贫攻坚、建设“五彩巴中”同步全面小康做出新的贡献。
建成“三路一航”
为通江发展增添“红利”
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高速流动的今天,交通运输成为经济发展的命脉。没有完善的交通运输保障,新型工业化就没有基础,新型城镇化主骨架难以形成,城乡地理壁垒无法打破,城乡统筹难以实现。
与其他发达地区相比,通江作为边远贫困山区,区位劣势突出,经济基础薄弱,目前既无铁路,也无高速公路,周边大中城市和发达地区对通江的辐射带动效益差,区域竞争的比较优势被交通劣势所取代。
“十二五”以来,通江县经过新一轮交通大会战,干线公路提等升级,乡村公路通达通畅,联网公路有序推进,产业环线效益初显,运输体系不断完善,初步解决了群众便捷、安全、有序的出行需求。
按照市交通局计划,预计今年12月,巴万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再加上市第四次党代会对未来五年全市交通建设绘出的一幅蓝图,更是给通江带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市第四次党代会代表、通江县宣传部部长赵邦秀表示:未来五年,通江将建成“三路一航”,为通江发展增添“红利”。
“十三五”期间
进一步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作为我市“首善之区”的巴州区,又将如何谋划交通建设推动巴州区经济大发展?市第四次党代会党代表、巴州区交通局规划科副科长王永明告诉记者,他们将立足本职工作,抓好贯彻落实,对照工作目标迅速落实,精准摸清家底,厘清任务,倒排工期,苦干实干,加压奋进,确保大“十三五”末让全区老百姓都能出门有路、抬脚上车。同时,他建议,要进一步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特别是对非贫困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因为实现村村通客车难度最大的不是贫困村而是非贫困村;要继续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破解人才匮乏的瓶颈制约,确保全区交通事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