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曾像医生参与紧张忙碌的抢救,没有如护士到病人身旁护理照料,作为医疗团队的成员,巴中市中心医院西药房的药剂师们在岗位上默默付出,保障药品供应,确保用药安全,他们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为的就是让病人安心放心。
“张大爷,白色盒子这个药一天吃一次,黄色盒子这个药一天吃三次,我们都有注明,你记不清的话要让家里人帮忙看看。”在3号窗口的药剂师张冬梅细心地对取药的病人交代着。张冬梅说,药房是医院的服务窗口,每天处理的处方药单约有上千单,也就是平均一个人每天手上处理几百单,每个单子都要对病人交代几句,自己也不知道一天说了多少句重复的话语。在药架上取药的药剂师蒋凌云则说,“在我们西药房上班是集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于一身,考验着大家坚强的意志、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品种多、规格异、品名类似以及不同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将充分体现药师的执业水平。在调配过程中不仅要眼疾手快,更要学会攀爬功夫,虽然西药房就小小的几十平方,但是有1000多种药,自己一天围着这些药架也不知走了多少圈。”
“每天的重复肯定会累,但工作一定要认真负责。这是药房,取药的都是病人,取药一定要准确无失误,才能保证病人早日康复。服务病人我们要换位思考,从病人的角度去考虑,他们生病本来就难受,对病人多些关心、微笑,他们也会舒服些。”主管药剂师王德华用平实的话语说出了整个西药房的服务理念——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
在这34个人的团队里,这种服务的理念不是说说而已,更多的是体现在他们的行动中。一位独自抱着小孩的妇女来给宝宝看病拿药,把药遗漏在医院,西药房的人发现了赶紧电话联系并主动把药送到了医院门口,妇女怀里的宝宝报以纯真一笑;70多岁的张大爷要退药却不懂操作医保卡,药剂师帮忙跑上跑下,跑进跑出,终于帮张大爷的医保卡记好帐退了药,这位张大爷感激地握着药剂师的手,连声道谢; 有位病人在拿药时向发药的药剂师要塑料袋,因为一般情况下,病人不会提这样的要求,所以细心的药剂师孙钰多留意了一下,结果发现,这位病人是盲人,而且没有家属陪伴,于是孙钰找人顶替了她的工作,找了一个袋子给病人将药装好后,让病人拨通了邻居(南江长赤人)的电话,详细交代了注意事项,把病人送上出租车,并给了他50元回程的车费后才回来继续工作。在西药房,像这样的“小事”还有很多。
“西药房是药学部最繁忙部门。完成工作,需要大家团结一致,齐心协力,虽各有分工,更讲究密切配合。我们的药剂师们常常提前15钟到岗,在上班之前就将常用的药准备好,在闲暇的空隙就掰药,为住院摆药做足充分的准备。 而老一辈药剂师则是带着伤病坚持上班,比如谢叔(谢书翔),还有几个月就要退休了,他仍然像“老黄牛”一样默默的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把青春和热情奉献给了医院。也许,他取药的速度赶不上年轻人了,但是他的敬业精神赢得了大家的认可和社会的尊重!”西药房负责人刘君梅说。
在市中心医院实行医改后,西药房实行拆零给药,同时设置了用药咨询窗口,细心解答患者提出的与用药有关的问题,弥补发药窗口交代不足,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对不能及时解答的问题咨询医生并查找资料后通过电话给予患者解答反馈。虽然工作更累了,但在西药房34位药剂师眼中,这些都是他们药房的平常事,都是他们应尽的职责,从病人那里收获微笑他们高兴,从病人那里受到委屈他们也不在意,他们说:“生病的人多少都有些脾气,我们懂得体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