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模式搭平台能人党员领头干
“今年肯定能过个好年。”12月7日一早,望着山上的山羊、土鸡,巴州区枣林镇阴灵山村吴三礼说。曾在上海工作的老吴,回乡后投资75万元领办党员精准扶贫示范项目,养猪120头、羊400只、鸡5万只。
像吴三礼这样返乡领办示范项目的,巴中市有238人。去年以来,巴中通过大力实施党员精准扶贫示范工程,让能人党员作表率,人民群众得实惠,集体经济得发展。
去年,省委组织部要求各地大力实施党员精准扶贫示范工程,并从省管党费、党员教育培训经费中给每个建卡贫困村支持1万元。巴中迅速行动,按照“1+N”投入模式,以党员示范项目资金为“引子”,强化部门帮扶、整合涉农项目、吸附社会帮扶、动员集体组织和群众入股,全市699个建卡贫困村整合资金2.43亿元。为把党员示范项目资金管严用好,市委组织部出台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严格资金使用程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有了资金,还得选好项目。巴中组织1000余名农业畜牧专家,深入全市建卡贫困村开展土壤、水面、山林测试,综合考虑土地适合、群众适应、产品适销等因素,分类选出种植、养殖、乡村旅游等发展项目729个。
“党员精准扶贫示范工程,主体是党员、根本在扶贫、方法在示范、标准在精准,必须让党员全面参与、主动率带、带头致富。”巴中市委书记冯键表示。
经过探索,巴中形成党员精准扶贫示范工程“5+1”模式,即:村两委领办、专合组织带办、龙头企业或产业大户引办、党员群众联办、“强村+弱村”合办及入党积极分子兴办。729个示范项目,项目村党员实现了全覆盖。
南江县傅家乡杨雀村党员习洪投资240万元、整合资金30万元建起水产养殖公司,实施“稻鱼共生”项目,重点发展甲鱼、乌鱼养殖,带动附近17户32人就业,公司年纯收入预计达100万元。“合作社优先流转党员的土地,优先安排党员在园区务工。”习洪说,每名党员群众可年增收1000元左右。
按照统一注册、统一架构、统一章程、统一挂牌“四统一”原则,每个建卡贫困村规范成立集体资产管理公司,确保项目保值增值。按照党员精准扶贫示范工程当年产生的净收益,扣除20%的滚动发展资金、5%的贫困党员兜底分红、10%的村集体经济收入、10%的管理人员奖励,剩余的55%按照投入主体持股分红。项目见效后每村集体每年可增收5万元,贫困党员人均可增收500元到1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