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交通促和谐 便民利民赢民心
今年以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经济发展大局,以“保安全、促畅通、优化服务、提升满意度”为工作目标,以思想观念六转变、队伍管理六要、重点工作六抓的“三个六”工作思路为指引,坚持问题导向、民意导向,大胆创新、锐意改革,强化道路管理便民服务,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12月15日,市政府门户网站“中国·巴中”网在线访谈节目《政务访谈》邀请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支队长陈杰作客演播室,就全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与广大网友进行了详细的在线交流。
》便民惠民
道路交通管理成效明显
近几年来,全市交通建设飞速发展,目前全市共有道路1.7万余公里,其中,国、省道663公里,县、乡道3820公里,高速公路290公里,村社和专用道路1.2万公里;机动车35万余辆,每年增加2.5万辆;驾驶人员50余万人,每年增加4.5万人。从警力来看,全市正式交通民警不到300人,协警辅工600人,平均每个民警要管理道路约70公里、车辆约1400余辆、驾驶人员1800余人。车多、路长、驾驶人员多、交通民警少,是目前我市交通的基本情况。
为服务好道路交通工作,交警支队不断探索创新,采取了六项便民服务举措。提升城区道路限速值;优化城区道路通行线路;整合治安卡口、测速点位和抓拍系统;快速处理一般道路交通事故;对轻微违法行为多教育、少处罚;在办证大厅实行一窗式服务。
陈杰介绍,交警的工作就是保障群众出行顺畅,减少事故发生和人员伤亡。对于城市道路,目前主要采取高峰站点疏堵保畅、平峰加强巡逻的方式规范交通秩序。例如,通过对全市城区道路进行全面调研,发现一些道路限速值设置为每小时40公里不尽科学、个别路口单向通行反而阻碍通行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交警支队组织社会各界人士进行了论证,调整了部分道路的限速限行设置,如江北大道、回风大道提速到每小时60公里,思民巷双向通行,取消老江北路口由西向东的禁左通行,对武警支队至市政广场匝道通行的全天禁左更改为上、下班高峰时段禁左、平峰时可向左通行等;将全市治安卡口、道路交通测速点、电子抓拍系统等监控资源进行整合,取消重复交叉点位,受到广大驾驶人员的一致好评。对于农村道路坡陡、路窄、弯急、临水临崖等现状,主要对摩托车、面包车、农用车等重点车辆加强管控。国、省道上主要排查整治交通安全隐患,查处严重交通违法行为。高速公路上主要采取降速,加强雨雾冰雪等恶劣天气情况下的交通管理。
在业务办理方面,随着全市汽车保有量和驾驶人员数增长迅速,车管业务量越来越大、群众要求越来越高,以便民利为宗旨,在业务办理上,交警部门进行了一些改革创新。专人引导,在办证大厅设立导办台,群众来到办证大厅后,由导办台民警为其审阅是否将相关的资料备齐,如未备齐,一次性告知所需资料,如资料齐全,便可在办证窗口一次性办结;增加窗口,增设团队业务办理窗口,推行电话预约咨询服务,有效改变了大厅人员拥挤、办证高峰时无序的局面;下放权限,将车辆上户、年审、检测等车管业务审批权限下放,目前通江、南江、平昌三县可就地办理车驾管业务。
同时,为解决务工人员的业务办理问题,交警部门实施了“延时服务”“限时办结”“预约服务”等措施。车管窗口对已受理的申请,在下班时还没有办结的,延长工作时间办结;对申请材料齐全并符合要求的,规定在最短时间内办结;安排民警到4S店、大型企业、农村边远地区办理车管服务;针对在外务工人员,开通了远程便民服务平台,群众通过拨打0827-966669就可以办理13项车驾管业务。
》整治乱象
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
交通整治取得了较大成效,结合“创文”“创卫”和文明交通行动计划等工作,交警支队定期开展城市交通秩序集中整治,加强对交通乱象的治理。
陈杰介绍,对于城区交通乱象,主要采取增加警力提高路面见警率和管事率、强化现场处罚等办法,加大管控查处力度;对乱停、乱行、乱鸣笛,酒后驾驶、无证驾驶、涉牌涉证,以及摩托车、三轮车不靠右行驶、电瓶车不走非机动车道、货车不按规定时间进入城区等依法处理。同时,加大对城市驾驶人员和广大交通参与者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对严重交通违法行为进行抄告和曝光。目前,在全市交通秩序整治中已行政拘留32人、刑事拘留16人,现场处罚500余人次。
对于农村交通乱象,交警支队与农村派出所、乡镇“交管办”一道,加强对农村重点车辆管控,加强对乡镇赶场日、农村婚丧嫁娶、学生上下学等重点时段的监管,严防交通事故发生;在农村乡镇上,主要整治超员、超速、酒驾、乱停乱放、占道经营等违规违法行为,规范乡镇秩序。
针对网友反映的停车难问题,陈杰回答,按法定职责和市政府要求,城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属建设部门主管,停车位设置施划由城管部门负责。在规范停车秩序的基础上,交警部门会发挥好规委会成员单位的监督职能作用,将公共停车场建设规划作为前置审批条件;主动报告政府,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尽可能挖掘城市街道和部分行政、企事业单位等有停车场地的公共停车位资源,使可以停车的地方尽量施划停车泊位;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倡导市民尽量乘坐公交车出行,减轻城市道路通行压力;对部分建筑物、大型商场、小区等已经建设的公共停车场挪作他用问题进行一次普查和清理,督促其还原为公共停车场性质。同时,在暑期和春节期间,主动协调相关学校将空余场地临时用作停车场,缓解停车难问题。
此外,对于部分网友反映的交警随意贴罚单、酒驾查处扰民等问题,陈杰谈到,这类问题以前确实存在,个别民警和辅警随意贴罚单,而酒驾查处时设的点太多,往往一辆车在城里行驶会遇到几次检查。
今年7月以来,交警部门切实转变服务理念,多教育、少处罚,不扰民、多便民。对临时停放车辆的驾驶人员以温馨提示告知为主,多宣传、多教育,争取驾乘人员的理解和配合;引导驾驶人员在城区不鸣笛、不随意停车,非机动车进入非机动车道行驶,摩托车靠右行驶;对酒驾、毒驾的查处以平时交通管理中发现、查处为主,各个大队集中查处控制在每月1—2次,时间基本在晚上九点以后,设置检查点位不能过多,做到不影响正常通行、不扰民。
》政策分解
倡导文明交通,树立文明新风
访谈中,陈杰对酒驾、交通事故处理、驾校就读等与群众切实相关的政策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在交通事故中,没有人员伤亡、各自车辆损失2000元以内的算轻微事故,轻微交通事故所占比例很大,全市三县两区都建立了轻微交通事故快速处理服务中心,巴城建有后河桥快处中心和回风亭、三号桥、兴文三个快处点。若发生轻微交通事故,当事人只需做好照像取证、撤除现场、交换证件后到快处中心或快处点处理三步,就可办理保险理赔。不属于轻微道路交通事故的,驾驶员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当事人一定要在第一时间拨打“110”“122”报警,同时通知保险公司。如果造成人身伤亡的,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或拨打“120”急救电话,并迅速报警;因抢救受伤人员变动现场的,应当标明位置;乘车人、过往车辆驾驶人、过往行人应当予以协助。
发生交通事故后,针对事故损害赔偿项目通常包括:对受伤人员,赔偿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院伙食补助费、住宿费、必要的营养费等;对致残人员,除上以外,还包括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被抚养人生活补助费等;造成死亡的,还应包括丧葬费、死亡补偿费、被抚养人生活费、精神抚慰金等。
此外,针对网友反映强烈的机动车检测难、驾校存在“软过”等社会问题,陈杰介绍,社会化检测站的主管单位是质量技术监督局,收费项目和具体金额由物价局核定,支队检测监督大队民警只对社会化检测站检测行为、检测项目、检测流程、检测报告是否规范进行监管。交警部门已要求检测站负责人学政策、学法规、开展警示教育谈话,责令其改进服务态度、快速高效检测、降低相关费用。通过整治,现在检测站设立了导办窗口,对车检业务流程实行专人引导;开通了400免费电话和网络、预约车检业务;降低了收费标准,检测表格由50元降到10元,每台小车检测费用由200多元降到100多元;加大了对“车串串”的打击整治力度。
驾校的主管部门是交通运输局,公安交警部门对其培训质量进行监管,负责对驾驶学员驾驶技能进行考核和考试期间安全管理,对其考场建设是否符合规范进行监管。目前,驾驶考试科目一至科目四均采用智能化评判系统,考试更加公平、公开、公正;凡是有人借用考试“软过”之名收取学员钱财的,都是欺骗行为,请大家及时拨打“110”或0827-5265844举报,公安机关将依法处理;如果驾校教练乱收费,可向该学校投诉或向交通运管部门进行举报。
◎链接
2017年《政务访谈》计划出炉
为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回应社会关切,加强政民互动交流,推进阳光政府建设,日前,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巴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中国·巴中”网〈政务访谈〉工作的通知》,对2017年《政务访谈》时间及主题进行了计划安排。
文件要求,在访谈主题上,各地、各相关部门依据访谈计划安排,围绕已上报的拟定主题,结合本地、本部门涉及公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做好访谈话题收集、提纲梳理、材料准备工作,进行综合分析。广大市民可关注“中国·巴中”网站,参与《政务访谈》在线留言,对公众在线提出的问题,文件要求,能现场解答的即时作出解答,不能现场解答的,由受访单位在7个工作日内通过市政府网站作出解答和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