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党政要闻 > 内容详情

党政要闻

2016年我市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综述

作者:    来源:  人气指数: 次      时间:2017年02月19日 00:00:00

清风激荡正气扬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

  过去的一年,市委按照中央、省委的部署,强化党的意识,保持政治定力,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空前力度,旗帜鲜明、坚定有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推动形成风清气正、崇廉尚实、干事创业、遵纪守法的良好政治生态,为决胜脱贫攻坚、建设“五彩巴中”、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强政治保障。

  老区巴中,正风肃纪足音豪迈、步履铿锵;巴中大地新风激荡、正气昂扬。

  学习教育,补足精神之“钙”

  用党的最新理论武装头脑,党员干部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巴中是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与全国全省同步奔康,必须让党员干部准确把握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主动适应新常态、展示新作为——市委对巴中的发展有着清醒而坚定的判断。

  一年来,我市以建设学习型政党为目标,以市委中心组学习为龙头,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主线,切实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市委多次召开常委会议、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全面从严治党工作,确定全市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一条主线、十二项专题”学习任务。市委常委们分别到自己所在的党支部参加民主生活会,带头讲党课,不断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弘扬优良作风,切实拧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

  各级党委(党组)建立学习组织、集体研讨、个人自学、带头讲学等10项制度。一把手亲自部署、登台授课,专家专题解读、小组研讨交流……坚持分级负责、分类施教,相继开展集中轮训,掀起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热潮。坚持“请进来”“走出去”“沉下去”等方式,外出考察调研、撰写学习心得,开展集中学习14次、参学率95%以上。

  推行主流媒体常态宣传、基层群众性理论宣讲人、政策宣传“分片包干”、理论典籍定期推介、以案说理等五项创新性举措。建立市委理论学习短信平台,向基层党员干部发送各类理论学习短信12万余条,全面覆盖市、县(区)、乡镇、村社四级党员领导干部。

  市委坚持以上率下,率先垂范,躬身施为,高站位,强担当,实举措,扛起管党治党政治责任。

  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到“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再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找问题,揭短亮丑不回避;查病根,敢于亮剑不敷衍;治病灶,刮骨疗伤不怕痛:问题到人、责任到人、时限到节点,整改不到位,还要补课。

  强化理想信念教育、法纪警示教育、先进典型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一次次的党内教育,从领导干部到普通党员,红了脸、出了汗,排了毒、治了病。

  思想自觉引领行动自觉。各级领导班子以身作则,以上率下,自上而下,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与群众一起苦、一起干,带领群众脱贫奔康”成了党员干部的普遍共识。

  破难创新,夯实执政的“根基”党建工作在服务脱贫攻坚中全面进步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市委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基层党建工作责任体系的通知》,从制度层面明确党建工作党委(党组)“主体责任”、书记“第一责任”、班子成员“分工责任”,共梳理党委(党组)“主体责任清单”42项、书记“第一责任清单”20项、每名班子成员“分工责任清单”8项以上。

  “党建工作是党委最大的政绩和党委书记的第一职责,必须从严履责、从实推动。”市委书记冯键明确指出。

  责任落实推动基层党建工作投入。近3年来,全市投入2.99亿元,完成2000余个村级活动阵地建设;村级组织办公经费和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在省定标准基础上,按每年不低于10%的比例递增,村“三职”干部基本报酬在省定标准基础上分别增加300元、200元、150元。

  破难创新抓好基层党建。按照每村不低于10万元标准,整合各项资金2.43亿元,并探索“5+1”模式,实施党员精准扶贫示范项目729个,带动4033户贫困户和992户贫困党员28823人通过流转土地、就地务工和股权分红等多种途径实现增收。

  坚持党管干部和“好干部”标准、省委“三个六”干部选任导向原则要求,把脱贫攻坚、重点工作一线作为培养检验和选拔干部的主阵地,让优秀干部到脱贫攻坚一线建功立业。严格落实县(区)党政正职、分管扶贫工作的副职、扶贫移民局长、第一书记原则不作调整的刚性要求,着力把县(区)、乡镇领导班子选优配强。

  “从市、县(区)党委综合部门和政府经济工作部门选派87名熟悉脱贫开发、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经济金融、新型城镇化和社会治理的干部到县(区)、乡镇党政领导班子任职。”市委组织部相关科室负责人介绍,从“四类人员”中选拔195名优秀干部进乡镇领导班子,通江县新进领导班子人员全部来源于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换届后,领导班子的年龄结构大幅下降、专业结构更趋合理。

  配强脱贫攻坚的主力军,还要充实攻坚拔寨的先锋队:全面落实“五个一”+“1”帮扶机制,295名县级以上领导干部、712个帮扶单位、699个驻村工作组、891名“第一书记”、710名农技人员结对帮扶699个贫困村,5.6万余名机关干部结对帮扶12.8万户贫困户,实现部门帮村、干部包户、结对到户全覆盖。

  优化配强领导班子,构建功能互补、优势突出、廉洁高效的领导班子;大力实施“优秀年轻干部和人才递进培养计划”,“外引”+“内培”开发人才资源;建立正向激励、容错纠错、人文关怀、考核问责“四大机制”,为担当者担当,让有位者有位,对无为者问责。去年,全市共266名名党员干部澄清是非,查处通报诬告行为56起;64名“第一书记”因履职不到位被“召回”,32名干部因碌碌无为、缺乏担当被调整工作岗位。

  正风肃纪

  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推动党风廉洁建设“两个责任”落实落地

  “四风”是腐败“温床”、社会大害。

  全市坚持一抓到底,一寸不让,从严查纠“四风”,推动作风建设落地生根。

  连日来,一场席卷全市的正风肃纪“飓风”行动在我市各县(区)同步刮起。此次行动以进饭店、进商场、进茶楼、进娱乐场所、进景区“五进”为载体,重点督查公职人员公款吃喝、参与赌博、上班时间进茶楼喝茶、违规出入娱乐场所、公车私用等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对发现的问题线索,盯住不放、深挖细查、露头就打,形成了强大震慑。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去年以来,市委切实履行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改进工作作风,旗帜鲜明惩治腐败,全市党风廉洁建设赢得群众信赖。2016年全省党风廉政建设社会满意度评价,巴中持续位居全省市(州)第1位。

  坚持把党风廉洁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通盘考虑、协调推进。市委常委会、市党政联席会多次专题研究,精细分解工作任务6类52项,明确市级责任领导10人、牵头单位22个。开展党风廉洁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专项检查、“一片一书”“三案”专题学习会、实施“一案双查”、谈心谈话等,推动了主体责任的严格落实。

  坚持严管就是厚爱。市委书记、市纪委书记对4个单位党委(党组)、纪委(纪检组)主要负责人开展双责约谈,面对面谈认识、讲问题、提要求,做到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组织20个单位围绕“问题清单”向市纪委全会述责述廉,接受市纪委委员的质询和测评,推动84个问题务实整改到位,确保了压力传导无真空。积极推进市委巡察工作,组建市委巡察机构,对1个县、4个市级部门开展首轮巡察,发现反馈5个方面172个问题,移交问题线索48个。

  落实“两个责任”,作风建设迈出了坚实的步伐。“阳光问廉”持续开展,“四风”问题无处藏身,监督检查持续发力,铲除“四风”旧土壤,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坚守,串点成线、常抓不懈,释放了越往后执纪越严的强烈信号。

  南江县凤仪乡鱼池村党支部书记罗开勇违规操办生日宴,收受管理服务对象礼金,造成恶劣影响,南江县纪委给予其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通江县铁溪镇原党委副书记、镇长刘汉明使用公款购买土特产送礼、套取资金发放工会慰问金,市纪委给予其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市公安局原主要负责人左敬军和市公安局原党委委员、原交警支队长吴太荣均涉嫌受贿犯罪被“双开”……

  腐败是社会的一颗毒瘤,必须坚持猛药去疴的决心不减、刮骨疗毒的勇气不泄,果断惩治、严厉打击。

  2016年,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纠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市改进工作作风相关规定问题109个,查处典型案件25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29人,组织处理13人,点名道姓通报曝光25件。查处落实“两个责任”不力问题52个,党纪政纪处分35人,实施“一案双查”18人。围绕安全生产、食品药品等重点民生领域,大力开展“244”专项整治,查纠问题1597个,党纪政纪处分256人,移送司法机关5人,通报曝光典型案例44件。坚持驻巡结合,集中座谈、个别访谈1.1万人次,整改问题470余个;受理涉及换届人选信访举报65件,给予党纪处分22人;严把廉政审查关,出具“暂缓或否定意见46人次,切实维护了风清气正换届环境。

  党兴则事业兴,党强则国家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落实“两个责任”没有休止符。从严治党凝聚的正能量,正转化为全市上下干事创业的自觉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