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1.住院后初始处理
ECG
心电监护
血氧饱和度检测
吸氧(SaO2<90%或PaO2<60mmHg)
镇痛:吗啡3mg iv(必要时5min重复1次,总量≤15mg)
副反应:呕吐、低血压、呼吸抑制(每3min给纳洛酮0.4mg iv,最多3次)
2.溶栓
3.抗栓:
①抗血小板:双联
②抗凝:低分子肝素
③抗心肌缺血:
A.硝酸酯类:
AMI早期 硝酸甘油24-48h ivgtt后改为口服。
小剂量10ug/min开始,每5-10min增加5-10ug/min,最高剂量<100ug/min。
目标:症状消失、正常血压者SBP下降10mmHg或高血压者SBP下降30mmHg。
不良反应:头痛、反射性心动过速、低血压。
禁忌症:1)AMI合并低血压 (SBP<90mmHg)
2)心动过速(>100bpm)
3)下壁伴右室梗死
B.β受体阻滞剂(个体化):
在硝酸酯类效果不佳,无禁忌尽早使用。
美托洛尔:25-50mg bid或tid
绝对禁忌症:
1)心率<60bpm
2)动脉SBP<100mmHg
3)中、重度左心衰(≥Killip Ⅲ级)
4)二、三度AVB或PR间期>0.24s
5)严重COPD或哮喘
6)末梢循环灌注不良
相对禁忌症:
1)哮喘病史
2)周围血管疾病
3)2型糖尿病
C.CCB:变异型心绞痛首选。
也可作为持续性心肌缺血次选,不推荐使用短效CCB。在AMI中不作为一线用药。
地尔硫卓:
对于无左心衰临表的非Q波AMI,可降低梗死率。AMI并发房颤伴快速心室率,且无严重左心衰,可静脉给予地尔硫卓(5min内缓慢注射10mg,随之5-15ug/(Kg.min)静脉维持,心率<55bpm停药,用药时间不超过48h)。
适应症:AMI梗死后频发心绞痛以及β受体阻滞剂禁忌症者。
禁忌症:AMI合并左心衰、AVB、严重窦缓、低血压。
维拉帕米:在降低AMI病死率方面无益处。余禁忌用地尔硫卓。
尼可地尔:略。
D.调脂治疗:尽早应用,长期维持。无需考虑胆固醇水平。
目标:LDL-C<1.8 mmol/l;基础在1.8-3.5mmol/l者将其降低50%以上;若他汀已达最大剂量,仍未达标者,应加其他调脂药。
E.其他治疗:
1)ACEI或ARB:减少心衰,降低病死率。
所有STEMI者无禁忌,均应长期治疗。
禁忌症:AMI急性期动脉SBP<90mmHg;
严重肾衰(血肌酐>265umol/l);
双侧肾动脉狭窄
妊娠、哺乳期女性
对ACEI过敏者
2)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对STEMI后左室EF值<40%,有心功能不全或糖尿病、无明显肾功能不全(肌酐:男性≤225,女性≤177,血钾<5mmol/l)应给予螺内酯。
3)洋地黄制剂:AMI24h内禁忌。目前认为,AMI恢复期,再ACEI和利尿剂治疗后仍有心衰,可使用地高辛。对于AMI左心衰并发快速型房颤可使用。
4)心肌代谢药物:维生素C、辅酶A、辅酶Q10、1,6二磷酸果糖、曲美他嗪、注射用磷酸肌酸可酌情使用。
5)极化液。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及不稳定性心绞痛
1.一般治疗
2.强化治疗=抗缺血+抗血小板+抗凝,他汀类尽早使用。
①抗缺血
(1)硝酸酯类:仅作为控制症状使用。
(2)β受体阻滞剂:对心功能未知者(或心源性休克者)避免早期使用。 对于可能为α受体介导的冠脉痉挛及可卡因吸食者禁用。
(3)尼克地尔:能有效控制各种心绞痛症状,尤其是微血管性心绞痛。与硝酸酯类比,尼克地尔给药后24小时持续有效,与硝酸酯类无交叉耐药,头痛发生率低,对血压影响小。
②抗血小板“双联”:
替格瑞洛:可提高辛伐他汀血药浓度,地尔硫卓可提高替格瑞洛血药浓度并延长半衰期。不良反应:非支气管痉挛所致的呼吸困难(多可耐受,多于早期出现)、无症状心室停搏、尿酸增高。
口服抗血小板药物中断处理:
非心脏外科相关手术需停止抗血小板药物者:
(1)裸金属支架至少用药1个月;药物洗脱支架至少用药3个月(同时进行外科手术医院必须具备实时介入手术的能力,以防术中突发支架内血栓)。
PCI术后的择期手术应推迟至双抗结束后(稳定者6个月、ACS者12个月)。
根据指南ACS血运重建后,手术最佳时间应延迟至球囊扩张后14天、金属裸支架30天、药物支架1年。
(2)若需急诊手术,可考虑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但缺乏有效临床支持。在双抗时尽可能继续口服阿司匹林。
(3)对择期、非心脏手术时,除非存在高血栓风险倾向,常规应术前5天停替格瑞洛/氯吡格雷,7天停普拉格雷。